昨天看到一个消息,导演安东尼·明格拉已经逝世十年。
本来对他并不算熟悉。
查了下资料发现,十年前他是《朗读者》的制片人。
同时,十年前,“肉丝”凯特凭借《朗读者》获得人生中第一个奥斯卡最佳女主。
80后对于外国电影,启蒙的有那么几个人。一个终结者施瓦辛格,一个泰坦尼克号的肉丝。
今年也是“肉丝”封后的第十年,再次刷了一遍《朗读者》。
感触颇多,今天聊聊。
导演真影迷很了解,史蒂芬·戴德利,最近最有名的就是做了两部都是9分的好剧——《王冠》。
《朗读者》目前豆瓣超28万人给出8.5的评分,好于95%的爱情片。
看过的人或许会熟悉,这是个算“忘年恋”的故事。
1958年西德的一个雨天,少年身体不适遇到了好心的汉娜,一个路过只有一面之缘的好人让少年心怀感激之情。
带着鲜花去感谢,少年偷看着这个成熟、火辣的不知名女人。
少年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,他从没见过这么吸引他的肉体,但开始仅仅从肉体吸引开始。
因为肉体的碰撞,少年和汉娜并不算在一起的在一起了。
而汉娜喜欢听人朗读,从一开始上来就狂热的亲热到有了先后顺序。
为什么会有先后顺序,在汉娜的内心里,满足精神要远远高于满足肉体。
从而导致汉娜从书本里获得了感人的、搞笑的、愤怒的精神大餐,而现实生活中她并不会那么丰富,只是一个满脸严肃生活一丝不苟的公交售票员。
她躺在少年怀里哭泣,就像在电影院或是窝在沙发里看催泪韩剧一样。少年并不知道汉娜的过去,仅仅只是单纯的认为,她喜欢他,喜欢他多变的声音、年轻的肉体。
往往看过的人都会觉得,从亲热到争吵,两个人算是情侣了吧。
其实,并不然。
少年带着安娜去郊游,任由别人说她是他的母亲,而转过头则和汉娜在光天百日下接吻。
在小镇上教堂里,他看到汉娜聆听着童音唱着圣歌,单纯的看着汉娜一脸感动,他才开始爱上这个成熟而又神秘的女人。
多年后他为床伴煮了鸡蛋,但曾经的少年已经对爱很陌生。同样的雨天窗外,他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和那个和汉娜在一起的疯狂的夏天。
上了大学学习法律的少年在8年后见到汉娜是在纳粹审判的法庭上,熟悉的声音、熟悉的背影。
这个曾经疯狂迷恋汉娜的少年是痛苦的,挣扎的,彷徨的,躲避的。
他只敢敲敲的注视着汉娜,他觉得与汉娜在一起这件事,不能让任何人知道。
因为,他和汉娜一样同样很害怕一件事。
少年,怕人知道他与一个冷血、残暴的纳粹刽子手曾经忘年恋的在一起。
汉娜,怕人知道其实她是一个文盲,定罪的文件并不是她所写。
一个为了颜面和面对自己的勇气,一个为了尊严。
少年在这一刻被真实、自己、汉娜、过去完全摧毁。
摧毁少年的并不是爱情本身,而往往我们自己,也并不是因为爱情这件事。
摧毁少年的是过去与现在认知的天大差别,是对人性判断的破灭。
一个成熟、美丽、喜欢聆听朗读的女人,怎么能和残酷,冷血,毫无怜悯也绝无反省的刽子手划等号。
人性往往就是这么复杂。
豆友@柏邦妮说:
热爱艺术的希特勒和屠杀犹太人的希特勒是一个人。
暴虐和善良,冷酷和多情,精美和粗鄙,忠诚和放荡,充满信仰和毫无底线,往往都存在于同一个人身上。
当你发现她完全不是你所幻想的那一个人,那么,你还爱她吗?如果说爱真实的她才是真爱,那么你还敢爱吗?
因为不想承认自己是文盲和被判终身监禁,汉娜的选择同样让少年在归途火车上而深度迷茫。
与教授的对话,点出了关键的证据,雪天去看安娜却最终折返回头。
少年,还是没有跳出8年前的那个少年,而汉娜在他眼里已经面目全非。
汉娜选择“承认”罪行而保全了或许她在少年心中那份更纯粹的夏天。
但也只有少年能够理解她的想法。但理解并不代表原谅。
作为一个正义学法律的少年,他的学术课题同样是他的人生课题。
曾经深爱的恋人,今天该如何面对与抉择。
是选择见还是不见,电影给出了少年的答案。
如果选择了去见,或许能够理解。但往往选择刻画的更深刻和真实,相信也有人会选择去见的路上临时折返。
因为什么?因为他对现在的汉娜已经不再向以前那么坚定,那么迫切,那么渴望。
情侣间纯粹的爱变得浑浊,模糊了少年的双眼。
汉娜是单纯又统一的,虽然身在审判,但她还像曾经为少年拿着肥皂搓澡一样为自己擦背。
同样的动作,8年前后,只为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。
而汉娜的供认不讳更显得无辜,“如果你是我,该怎么办”,现场并没有一个人能回答她。
她抛出了问题,但同时她与所有人都回答不了这个问题。
虽然汉娜和其他5个人因为失误而导致300犹太人被烧死,但汉娜选择了自己背锅。
没有人知道汉娜这样选择是因为那份羞耻。
宁可失去自由也不愿失去尊严。文盲是一个秘密,为此她囚住了自己。她是自己的囚笼,自己的地狱。
同时,因为这件事情,汉娜选择了囚禁自己,少年被汉娜囚禁,在他的世界诞生了一个永恒的很难救赎的黑洞。
就像电影一开始,为炮友煮了鸡蛋但并不亲昵一样,这个黑洞让少年不再会爱,对爱已很陌生。
肉体的欢愉并不能让少年对过去和现在提起更多怀念,同样不能解答他这么多年的疑惑。
汉娜爱不爱他;正义与纯真如何辨别与选择?
他想起了朗读,无论是与汉娜在一起的那段时光还是现在,填补黑洞和救赎自己的方法就是朗读,同样为汉娜朗读。
所以,少年为汉娜录制读书录音,而汉娜和他一样。收拾空间,挪出地方。
一个录音录到熟睡,一个在听着朗读的录音中熟睡。
自救与它救。
对于多年前审判时、探望时都在选择上存在的挣扎,少年选择了回到15岁那年的纯粹。
而汉娜也一样。选择了背负过去的罪恶,选择了回到聆听朗读的快乐日子。
救和赎,是他们共同的功课。
洗刷汉娜,即是洗刷少年,汉娜得救,即是少年得救。
因为聆听,让汉娜选择了双向交流。虽然她并不识字、写字。
但在沉默多年之后,还是学习了起来。
学习只有一个目的,为了更贴近那个曾经的少年。
从在监狱中灰暗无光的生活,到期盼来信的满脸渴望,汉娜又从死到生。
与汉娜的再次相见,少年并不那么挣扎,因为选择了录音给她,其实已经开始慢慢释怀过去。
但这种释怀并不代表原谅,他不能原谅的并不是汉娜,而是他自己。
所以当汉娜选择握住少年的手时,少年最终只握了一下,最终收了回去。
因为他还是放不开自己,放不开那段羞耻的过去。
汉娜最终选择并不出狱。这和《肖申克的救赎》有些相似,最终无法适应的是那个已经对身在狱中人的社会。
对于汉娜而言,少年的躲避让她其实心灰意冷。
汉娜同样明白,是少年让她明白了什么是爱。但少年的爱是不远离、不原谅、不遗忘。
但汉娜对少年则不同。
她终于学会了爱,明白了爱,也懂得了世间的一切。
原来懂爱,是以生命为代价。
她为自己设置的囚笼已经打破,但是他的那一个,未曾打破。
最终汉娜用死释放他们两个,而不是只为了释放她自己。
最后的部分,少年选择向两个人吐露多年的秘密。
一个是曾经的受害者,一个是自己的女儿。
或许在汉娜死后,少年才开始释然,秘密其实并不重要。
说出来,并没有什么可耻而言。
无论是忘年恋这件事,还是爱上刽子手这件事,都不会。
因为爱就是爱,爱就是那一刻他迷恋汉娜的温柔与善良,温暖与体温。
评论
(0)
迅雷客户端内打开,可实时收取评论和私信 去下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