喜欢看悬疑片的影迷大多看过一部名为《调音师》的法国短片。
14分钟,巧妙反转加神仙结局,短小精悍,让人印象深刻。
《调音师》在豆瓣拿到了9.2的高分,被很多人誉为“短片中的肖申克”,口碑之好可见一斑。
几年前我看完这部片子时动了这样的念头:
如果把这个故事拍成长片呢?
是会更加丰富精彩,还是会降低影片在节奏上的紧凑感呢?
印度导演斯里拉姆·拉格万给了我们答案。
他将短片《调音师》改编成了长片,并且大获成功。
这部《调音师》去年上映之后,就在印度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赢,不但以450万美元的低成本收获1560万美元票房,更是在IMDB上拿到了8.6分的高分,成为2018年度最高分的印度电影。
影片在烂番茄上取得的成绩更是惊人,百分之百的新鲜度可并不多见。
在豆瓣,这部电影也有4万人打分,评分高达8.4,好于94%的悬疑片。
用“年度最高分悬疑片”形容《调音师》,并不为过。
一个好消息是,这部年度必看的悬疑神作即将登陆国内院线,档期就定在4月3日。
在迈入影院之前,我们首先要清楚它凭什么能取得如此好的口碑?
很重要的一点是,作为一部翻拍电影,《调音师》几乎避开了一切雷区。
从14分钟片长的法国短片到139分钟片长的印度长片,导演沿用了核心设定,同时改写了故事,丰富了剧情,增加了人物,更强化了反转。
法国短片《调音师》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反转,而印度电影《调音师》则让反转变得更加密集。
影片中,男主角阿卡什是一个假扮盲人的钢琴家教。
和法国短片里的设定一样,假扮盲人为他带来了很多便利。
更多的关心、更多的生意、更多的小费,就连爱情也来得更加容易。
由于出色的表演才华,他被一个富豪邀请到家里做私人表演。
这里基本保持了短片的故事框架。
男主按门铃,老婆开门,丈夫不在家,背后暗中观察的邻居。
进门,弹钢琴,结果发现了客厅的尸体。
阿卡什只能装作什么都没看见......
在法国短片里,故事在这里戛然而止。
长片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,让目睹了藏尸全过程的阿卡什安全逃脱。
除此之外,长片对于女主的设定改编不仅堪称大刀阔斧,更可谓突破了以往印度电影中对女性的形象枷锁。
大部分印度电影中,女性往往都是被害者或者是善良的一方,正派的一方,很少会有女性反派。
但在《调音师》中,导演则做出了大胆的突破。
女主角西米颜值高,心眼坏。
为利益嫁给年龄差距悬殊的老明星,分明丈夫对她很好,却还要背着丈夫偷情。
奸情告破后更是心狠手辣,一条又一条人命全拜她所赐,演绝了“最毒妇人心”。
与男主之间针锋相对,你来我往,看谁骗得过谁,看谁先玩死谁,为整部电影增添了极大看点。
也正是凭着两人明里暗里的较量,推动影片一次又一次反转。
在139分钟的片长里,影片平均十分钟完成一次反转,让观众上一秒还在嘻嘻哈哈,下一秒就目瞪口呆。
更厉害的是,影片全程脑洞大开,一两次反转观众还能猜得到一些端倪,到后半段,观众几乎无法推断故事的走向,被编导的想象力完全折服。
你可能会问,影片到底衍生出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?
恕我不能剧透。
但从预告片中,我可以透露些许玄机。
影片打出的旗号是“一句谎言,两场凶杀”。
其中男主说:
“每个人都相信我是全瞎的,我觉得我假装盲人的话可能会很有趣”。
一句谎言,我们可以猜测指的是男主谎称自己是盲人。
两场凶杀,一场如果是男主所目睹的凶杀,那么另一场呢?
换个角度想,其实男主目睹凶杀时,案件已经发生了,并非是他的“谎言”造成。
那么是不是说,除了他所目睹的这场凶杀之外,还有另外两场由他的谎言所引起的凶杀?一共是三场凶杀?
这三场凶杀的凶手又是谁?男主是主谋?是帮凶?是受害者?还是?
从预告里我们能看到的是,一个女子把一位老太太扔下了楼,后面镜头给到可以确定老太太已经死亡。
之后我们又看到一位中年男子倒在血泊之中,一个老头捂着满是血迹的脖子缓慢滑落在车尾窗,一位持枪的男子、被绳子勒住脖子的男主······
看上去凶杀不止两起,那么哪些是真?哪些是假?
真真假假,迷雾重重,就是这部《调音师》的特点。
在“男主伪装成盲人”这一核心设定之下,《调音师》衍生出了诸多悬疑点,从偷情到凶杀再到人体器官买卖,一气呵成,全程没有尿点。
在我看来,当你在看一部139分钟的电影时完全忽略了自己的膀胱时,你就知道什么叫做出色的悬疑片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悬疑烧脑之外,影片于细枝末节处对人性的深度刻画也十分精彩。
可以说整部《调音师》,都是在告诉大家:
人性可以有多恶。
看完电影,你就会知道我为什么会这样说了。
评论
(0)
迅雷客户端内打开,可实时收取评论和私信 去下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