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一出好戏》尽管是黄渤的处女作,但充分证明了黄渤的用心之处,他没有拍那些流水线生产的电影,取而代之的是选择了华语片非常罕见的题材,华语影史上几乎没有和《一出好戏》剧情相似的电影。
当然,如果放眼整个世界,还是有许多电影、小说和《一出好戏》有相似之处。比较容易联想到的是英国作家威廉·戈尔丁于1954年出版的小说《蝇王》。
1.蝇王!蝇王!
《一出好戏》的剧本结构能与《蝇王》相互参照。一群人因遭厄运流落到孤岛,被困在前文明的环境里。两个故事中的人们,起初协力劳作,荜路蓝蒌,以处草莽。可是脱离人类社会愈久,内心的道德感和约束力量也就愈弱,人的动物性的那面开始浮现,再大同的幻想也终将分崩离析。
在《蝇王》中,表面和平的孩子团体分裂为两派,为以拉尔夫为代表的讲求理性的「民主派」,和以杰克为首的崇尚本能,以武力夺取权力的「专制派」。「专制派」对于资源的掠夺和占有后来者居上,战胜了前者。《蝇王》与《一出好戏》有着不同的故事走向,但隐藏在其下的社会结构大同小异,文明社会的演化大多如此。
2.简明的人类社会发展史
《一出好戏》把人类进化史中最隐蔽的那面都模拟了一遍。从最初的氏族社会(以小王为首,大家组织在一起打猎采果为生),到以物易物的商品社会(张总依靠发现的船骸,完成原始资本的积累,建立了岛上的物品交换规则),最后是资本竞争后形成寡头政治(马进和小兴企图抵抗过这个规则,但屡屡挫败,最后利用这个规则的逻辑,垄断了物质资源,反客为主)。在最后时期,这个岛屿其实与现代社会无异,作为等价物存在的纸牌甚至如我们当下的货币一样开始贬值。
但在这个目之所及,皆为虚幻的故事中,只有一个人是清醒的,大家都陷入了无意识的不自觉中,那个清醒的人就是马进,倒不是他有什么法门,而是他爱着舒淇,长年累月的爱已经成为一种执着,成为一种价值观,成为一种信仰。当从外部物质代偿的时候,始终有一个人是清醒的,他想带领大家离开那个闹剧一般的孤岛。
3.何谓反乌托邦?
反乌托邦,是与乌托邦相对的概念。对于人类社会的图景,反乌托邦摒弃了柏拉图的《理想国》式的想象,它对人性有着深刻的疑虑。在反乌托邦的文本中,即便已经到了未来物质技术非常发达的时代,依然充斥着极权,阶级,犯罪,压迫,规驯。
这类反乌托邦的文本架空了一部分现实,对人类社会进行了某种极端实验。它与任何人经历的世界都不像,却又很像。它在我们的真实世界背后隐现,似乎预兆着我们的未来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《一出好戏》与《蝇王》、《失明症漫记》、《复明症漫记》、《一九八四》、《动物庄园》等,共同构筑了某种寓言。
里尔克在《杜伊诺哀歌》中有句诗:“我们在相爱中相互解放,震颤地经受。”反乌托邦的作品是荒诞的,可是荒诞隐含了本相。现实何尝没有荒诞,又何尝不是反乌托邦的变体。黄渤在影片中用爱情完成了自我救赎。《大逃杀》中最后幸存的七原和典子也是情侣。这是导演对现实的温存。愿我们的一生有足够的爱与善良,来直面现实这个“冷酷仙境”。
当每颗星星都在呜咽,都在落泪,
每个幻想都已幻灭,依然相信,会有你出现。
流浪千年,祈祷万遍。
——《当每颗星星》阿信
评论
(0)
迅雷客户端内打开,可实时收取评论和私信 去下载